梁青娥抱着孩子,连忙开口让俩孩子起来,她把六丫递给秦井边。
叹息道:“这孩子福大命大,多亏你惊跑了我那亲家,幸而埋的浅,不然怕是就没命在了。”
秦井边手忙脚乱接过孩子,惭愧道:“我也没帮什么忙,多亏了婶子,待东海回来,我让他去婶子家里,给婶子磕头。”
跟着一起救娃的村民们闻言,忙都跟着点头,只说多亏梁青娥镇定,不然若只靠着他们,六丫怕是就悬了。
梁青娥见六丫面色稍微缓过来些,不知是不是饿了,正啜着小嘴找饭吃,眼睛还不大能睁开,瞧着十分可怜。
“孩子饿了,东海媳妇不知怎么焦心呢,快些把孩子抱回去吧,家里还有一堆事,我先回家了。”
众人忙又开口挽留,无奈梁青娥执意要走,也只得作罢。
深秋的天气已经有些冷,梁青娥穿一件破旧单衣,一路走回去,竟也不觉得冷。
回到家,陈秋莲忙上来问大壮上学堂可还顺利,待听到黄夫子不但给大壮取了个大名,还言大壮稳重聪明,顿时乐的弯起唇角。
乐过后,陈秋莲方疑惑道:“我记得娘出门时穿的是件降蓝色的薄夹袄,这怎么只剩里面的单衣了。”
听到婆婆出门一趟衣裳还少了,秦兰花顿时支起耳朵,隐秘的往梁青娥头发衣襟上不停打量,神色里满是八卦。
梁青娥瞥她一眼,顺了顺头发,又弹了弹上衣。
淡声道:“哦,你说我薄夹袄啊,回来时碰见个活埋孙女的阿奶,我把娃儿从坑里抱出来,衣裳脱了裹孩子了。”
陈秋莲和秦兰花两人听到这个消息,俱震惊的瞪大了眼睛。
她们再三确认梁青娥并没开玩笑后,不堪入耳的咒骂和谩骂声瞬间响彻整个小院。
秦兰花是主力,她人本来就泼辣,口齿也伶俐,吐出的脏话几乎没有重样的。
若这些脏话有重量,恐怕那活埋亲孙女的老虔婆一露面,立刻就会被这如小山堆般重的脏话给压得动弹不得。
至于梁青娥为啥没明说这事是亲家冯氏所为,则是她不想多费口舌的缘故。
毕竟两村相隔不远,这样大的事儿,相信用不了两天,就能传的人尽皆知。
然而,梁青娥到底还是低估了村人们对八卦的热衷,以及八卦的传播速度。
仅仅只是到了当天下午,出门随便转一圈,只要有人的地方,大家都在义愤填膺谈论大黄庄秦家老婆子活埋小孙女的事儿。
话题中心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梁青娥,也被人拉着各种问东问西。
等到了傍晚大壮从学堂回来,关于这件事的后续结果,已经更新了好几个版本。
原来,今儿吃过早饭,冯氏就把家里儿子儿媳们都支走,当然,孙子孙女们也都被她找由头赶了出去。
秦东海被老娘指使去山上挖药材,用的理由就是多挖些益气补血的药材,好给大儿媳熬汤养身子。
事关婆娘身体恢复,秦东海自然求之不得,带上干粮,拿起背篓和铁铲就进了山。
据说郑氏从生产后连着两顿没正经吃过饭,饶是这一胎生的顺当,到底还是伤了元气,人又虚弱,多是在房中昏睡。
冯氏就趁着这空档,把六丫装竹篮里带了出去,村里倒是有人瞧见问起,她只推说去埋六丫的胞衣。
村人们听说是去埋胞衣,再没了兴趣,就这样,冯氏提着竹篮一路去了村子后头的荆棘丛里。
许是六丫命不该绝,竟是让正开荒的秦井边撞破了,毕竟是丧良心的事儿,冯氏心虚之下,粗粗覆了土就跑走了。
郑氏醒来不见娃儿,焦急万分,冯氏只说孩子被儿媳妇压死了,她找了个风水宝地已经把娃给埋了。
郑氏自然不信,一口咬定孩子让婆婆给活埋了,就吵嚷了出来。
至于郑氏为啥那么肯定婆婆会活埋六丫,则是因为六丫出生前,冯氏亲口讲过她听来的一个生男娃的土方子。
说是若妇人一直生女胎,只要把生下的女婴在出生三日内,不拘火焚、水溺、断骨、还是活埋……
总之,只要让女婴受尽苦楚死去,其他女婴灵看见,便不敢再投生到这个妇人腹中。
下一胎,定能一举得男。
郑氏说冯氏说这个事时,眼睛就一直盯着她的肚子,还问她若果然生下个女胎,舍不舍得娃儿遭这些罪。
郑氏是个母亲,还是个疼爱孩子的母亲,她当即就直言,只道若天不让她有子送终,那她也只好认命。
“许是那妖婆听东海婆娘这样说,就起了心思了。”
“也不知秦东海回家听说老娘活埋了小闺女,会作何感想。”
“还能如何,一边是老娘,一边是闺女,六丫到底没事,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”
“我看不见得,听说郑氏抱着六丫跪在秦族长门口,只说她不敢回家,更不敢让六丫回来,求族长给她娘几个一条活路,让族长做主把她休了,左右公婆不稀罕几个丫头,让把丫头们也给她,不然她就只有带着丫头们投河这一条路可走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