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六九书屋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六九书屋 > 都市 > 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> 第258章 合作达成,皆大欢喜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58章 合作达成,皆大欢喜

次日,

一大早,刘青山就起床了,推门一看,都起来了。

今天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签约的日子。

洗漱过后,朱中华就招呼开饭,吃过饭刘青山和朱霖一同出门,骑车赶往出版社。

屠岸早已在办公室等候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。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份打印清晰、盖着红章的出版合同。

看到他们过来,就笑着起身招呼:“青山同志,朱霖同志,来啦!”

“快坐快坐,合同已经按我们昨天谈好的细节拟好了,请过目。”

刘青山和朱霖仔细地阅读着合同条款:书名《一代人》、选目41首、版式装帧要求、稿酬标准每20行15元、首印五万册、印数稿酬比例15%、预付稿酬1500元、样书100册……

所有细节都清晰无误地列明其中。

“没问题!屠老师!”刘青山放下合同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“谢谢屠老师!”朱霖也点头道。

“好!”

屠岸笑着拿出钢笔,“那我们就签字吧!”

刘青山和屠岸分别在两份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并加盖了出版社的公章。

一份交给刘青山,一份由出版社留存。

签完字,屠岸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,递给刘青山:“青山同志,这是预付稿酬,人民币壹仟伍佰元整,你点一下。”

刘青山接过沉甸甸的信封,打开看了一眼里面崭新的“大团结”,厚厚一沓。

他笑着点点头:“谢谢屠老师!数目肯定不会错!”

双方握手,皆大欢喜。

“屠老师,”

刘青山热情地邀请道,“合同签了,钱也拿了,这顿饭您无论如何得赏光!中午我做东,咱们去全聚德,好好庆祝一下!”

屠岸连忙摆手:“哎呀,青山,真不用客气!社里还有点事……”

“屠老师!”

刘青山态度坚决,笑道:“您和邹老师帮了我这么大的忙,这顿饭不请,我心里过意不去!您要是不去,那我这心里可难受了……”

他顿了顿,又说:“对了,还得麻烦您借电话用一下,我给邹老师打个电话,把他一起叫上!”

屠岸看着刘青山真挚热切的眼神,实在不好再推辞,无奈又欣慰地笑了:“好好好!拗不过你!电话在那边,你打吧!”

刘青山立刻走到办公室角落的电话机旁,拨通了《人民文学》编辑部的电话,找到了邹荻帆。

“邹老师!是我,青山!合同签了!钱也拿到了!中午我请客,全聚德!您和屠老师务必赏光!……好嘞!就这么说定了!待会儿见!”

……

中午时分,

前门全聚德烤鸭店里人声鼎沸,香气四溢,烤鸭特有的果木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勾人食欲。

“邹老师,快请坐!”刘青山和朱霖起身相迎。

“哈哈,青山!恭喜恭喜啊!合同签了,钱也到手了,双喜临门!”邹荻帆笑着打趣道。

“托两位老师的福!”刘青山笑着应道。

四人纷纷落座。

已经吃过一次的刘青山熟门熟路地点了菜:一只烤鸭、鸭架汤、火燎鸭心、芥末鸭掌、清炒时蔬,还点了几瓶冰镇的燕京啤酒。

不一会儿,一位头戴高帽、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推着小车来到桌旁。

车上架着一只烤得枣红油亮、滋滋冒油的肥鸭,热气腾腾,香气扑鼻!

“师傅,麻烦您片得薄一点!”朱霖笑着叮嘱。

“好嘞!您瞧好吧!”师傅爽快地应道,手起刀落,动作行云流水。

薄如蝉翼、晶莹透亮的鸭皮和粉嫩多汁的鸭肉,随着他手腕的翻飞,一片片整齐地码放在洁白的骨瓷盘中。

真·赏心悦目!

看着盘中那酥脆的皮、细嫩的肉,邹荻帆笑了起来,“说起这烤鸭啊,可是咱燕京的‘食文化活化石’,渊源能追溯到南北朝的‘炙鸭’,到了明代,宫廷御膳里就有了‘焖炉烤鸭’,那会儿就在金陵和燕京都流行开了。”

“后来明成祖迁都燕京,这烤鸭技艺也跟着北上,在民间发扬光大。”

他夹起一片鸭皮,蘸了点白糖,送入口中,满足地眯着眼:“到了清乾隆年间,烤鸭更是成了宫廷御膳的常客。”

“据说乾隆就特别爱吃!《清宫膳底档》里可没少记着‘挂炉鸭子’、‘鸭子火锅’这些名目!那时候的烤鸭,讲究的是皮酥肉嫩,肥而不腻,跟咱们现在吃的,一脉相承!”

屠岸接过话头,笑道:“老邹说得对!这全聚德的历史,也很有意思。”

“它创立于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创始人杨全仁,原本在前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。后来盘下了一家叫‘德聚全’的干果铺,倒过来取名‘全聚德’,寓意‘全而无缺,聚而不散,仁德为先’,这名字,就透着咱中国人的处世哲学!”

他一边熟练地卷着荷叶饼,一边说:“全聚德最大的贡献,是把‘焖炉烤’改良成了‘挂炉烤’,用果木(枣木、梨木)明火烤制。这果木燃烧时特有的清香,能渗入鸭肉,赋予烤鸭独特的风味!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